为生动展现我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打好“防控阻击战和发展总体战”中冲在前、勇奋斗的动人风采和难忘瞬间,充分反映我省相关工作成果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感人实践,特举办浙江省“先锋印记・难忘瞬间”摄影作品征集活动。自2020年9月22日发布征稿以来,经过省委组织部及省文联摄影家协会广泛深入发动,7600多人投稿,共收到2322个文件夹,10266个文件,计24000多幅作品。最终省摄协评审组评出优秀作品100件。入选名单已于1月6日公布,现将陆续推送入选作品:
入选作品名单
(点击以下链接进入)
三、扶贫攻坚类入选作品欣赏
▲李肃人《“点绿成金”铺就畲乡致富路》
澄照乡茶园。
茶工把茶叶片一片一片剪下来为秧茶苗作准备。
茶工在秧茶苗。
▲吴淑婷《田间地头来了“税务蓝”》
▲王建才《水果玉米迎丰收 党员义务来帮忙》
2020年6月30日,在浙江省淳安县石林镇玳瑁村的玉米地里和村委会办公楼内,身穿红色马甲的乡村党员义务帮扶队正在采摘、包装水果玉米,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石林镇除了玳瑁村种植的水果玉米,从种植、采摘、包装、销售等一系列过程,全部由村两委党员义务劳动,助力村集体消薄增收。
▲景组轩《青年干部主播团 田间地头助增收》
今年以来,浙江省景宁县针对农户面临的滞销痛点问题,当地的党员干部纷纷跨界,以时下热门直播形式为“景宁600”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当起了“网红”直播带货。
该县电力部门党员干部组成“畲乡山花”红色服务队帮农户直播卖生姜。
该县团县委发起年轻干部组成“团团主播”,在鸬鹚乡畲葛山黄桃基地进行直播卖货。
家地乡书记为当地土蜂蜜代言。
▲王江红《并村巨变奔小康》
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经过2004年10月和2017年3月两次“一村并九村”,以“先富带后富 强村帮弱村”模式,坚持强党建、抓工业、兴产业、惠民生、善治理,让花园村实现了从“两创”到“两富”再到“两美”的华丽转型,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16年7月1日,花园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19年,花园村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其中,花园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花园个私工商户达3768家,实现营业收入296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3.5万元,接待国内外游客570万人次,是金华市首个且唯一的税收超3亿元村。
▲范正欢《健康扶贫故事》
2020年9月12日,浙江省癌症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癌医院联合到庆元开健康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当日200多位肿癌患者参与救助仪式,各科肿癌专家现场开展义诊活动。
▲范方斌《温暖从江行》
自2013年起,萧山日报和多家爱心单位前往结对帮扶的贵州省从江县,开展温暖从江行系列活动,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助力从江县脱贫。
▲王建华《社会责任》
2020年3月19日,浙江电力(金华)红船共产党员服务队在金东区源东乡山区检修电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保障百姓提供电力优质服务。
▲徐丽芳《党旗引领,农旅融合,上畲农民脱贫奔小康》
图片2019年、2020年拍摄于龙泉市上畲村。上畲村位于龙泉市西南方,隶属屏南镇,海拔750米,距龙泉市30余公里,全村98户,370余人。因地处山区,产业单一,农民创收渠道不多,农民生活比较困难。近年来地方党政部门因地制宜,农旅融合地开展脱贫解困工程,帮助上畲村脱贫奔小康。
▲游继华《东西部扶贫协作》
近年来,浙江龙泉市与四川昭化区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龙泉市共派出中蜂养殖、菌种种植等“农三师”35人对昭化进行产业帮扶,通过建立中蜂扶贫养殖基地、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以及稻渔(虾)产业示范基地等富民产业基地,共带动1500余名贫困人员增收致富。
▲徐王燕《弘扬革命精神 助力脱贫攻坚》
党员干部“接地气”田间地头助农忙,为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浙江松阳县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组建县、乡、村党员服务队,为劳动力紧缺和困难群众提供水稻抢收、水果采摘等多样化服务。
▲陈水和《80后的鸡司令》
80后的鸡司令 拍摄地址:龙游
扶贫到山村 拍摄地址:龙游
好年景 拍摄地址:常山
凯旋喜相吻 拍摄地址:衢州
小菊花丰收年 拍摄地址:龙游
重阳献歌 拍摄地点:龙游
▲张培坚《绿水青山间,扶贫直播间》
2020年8月12日,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直播团队帮助下,贵州省贞丰县鲁容乡“村播团”首秀就吸睛全国215万余网民,一小时直播时间销售家乡特产百香果、火龙果、芒果29万余元。
近年来,贞丰县在海曙区帮扶下建起总面积近6万亩的热带特色精品水果产业基地,带动超过4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上小康路。
▲魏春《我家今年好收成》
女人割稻谷、男人脱谷粒,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稻田里的俩口子忙得不亦乐乎,2019年9月29日摄于丽水遂昌。
▲吴森邦《村情通,通民情》
龙游县创新搭建“乡村振兴讲堂·村情通”平台,将党员教育、在线课堂、需求收集、办事服务等内容搬到线上,连到指尖,使传统化网格信息搭上领 信息化的“快车”,打通了基层治理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架设了民情民意的“连心桥”。
2020年5月,东华街道张王村内,几个村民围坐在袁平华的身边,“村情通”创始人袁平华正在教他们使用优化提升后的“乡村振兴讲堂·村情通”平台,他细心地为村民们讲解着“村情通”上的各种功能,解答村民们的使用疑惑。
▲叶松敏《庆元县百山祖乡指导员周国文的扶贫事故》
浙江省肿瘤医院扶贫干部周国明,在庆元县百山祖镇斋郎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他多方奔走,成为联系困难群众的链条和纽带。依托医院团委,请来心理咨询师,链起大学生志愿者,从经济、心理以及学业上多渠道、全程资助斋郎村低保农户叶时章两位女儿完成学业。同时发起助学捐赠,加上自己,为镇里其他4户低收入农户家孩子落实爱心人士。
作为医生,他健教指导,惠及当地镇村群众。组织义诊4次,直接惠及群众300余人次.
▲刘惠东《异地搬迁、下山脱贫》
龙游县沐尘乡马戍口村下旦自然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2014年起,村民陆续下山脱贫,异地搬迁到溪口镇翠竹小区。
▲朱力达《甬贵情》
宁波市与贵州黔西南州是教育对口支援地区,宁波市派遣了大量优秀教师到黔西南州,在师资培训、教师支教、学校结对、教育科研及资助帮困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这期间,党员教师总是积极报名参加,在贵州支教的党员同志也是率先垂范,成为支教的“领头雁”。
▲童晓峰《庆元县方格药业扶贫助农灵芝基地》
庆元县方格药业在淤上乡山根村建设食用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地,以食药用菌产业融合为切入点,打造现代化“食用菌生产+产品加工+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四合一农旅综合体,以工业带动乡村消薄,强村带弱村模式,为淤上乡带来可观的经营性收入,带动一产增收增效以及三产蓬勃发展。预计第一期能为山根村增收集体经济12万元,第二期能为长垄村增收集体经济6.6万元,并为周边村庄部分村民解决家门口就业问题,为农户增收。
▲裘爱芝《养蚕脱贫致富路》
潜川镇有五千多年的养蚕历史,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蚕。养蚕致富。
来源:浙江省摄影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