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超500万人因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天气死亡
新华社北京7月11日电《参考消息》 11日刊登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报道《全球每年有500万人因为气候变化导致的寒冷或炎热而死亡》。摘要如下:
气候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无声的影响。发表在英国《柳叶刀·星球健康》杂志上的一项新国际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有超过500万人的死亡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寒冷或炎热天气有关。全球每年有9.4%的死亡可归因于“非适宜”的温度。该研究的作者说,预计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这一趋势可能进一步恶化。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地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20年中有19年发生在21世纪。
这项研究使用了43个国家和地区750个地点的数据,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中国山东大学牵头。结果显示,在过去的20年中,极端寒冷导致的死亡人数高于极端高温导致的死亡人数,但与寒冷相关的死亡人数下降了0.51%,与高温相关的死亡人数增加了0.21%。研究人员还认为,未来全球变暖会使极端天气导致的死亡人数进一步增加。
然而,并非所有地区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影响。例如东欧的高温超额死亡率最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寒冷超额死亡率最高。
此外,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在《柳叶刀·星球健康》上发表的第二项研究表明,1998年至2012年间欧洲发生的死亡中,超过7%是由极端温度特别是寒冷天气引起的。
新绿时代/ID:xlsd2020-2020

加拿大遭遇”毁灭性”热浪,海滩上的贻贝自己熟了…
上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毁灭性”热浪,竟让海滩上的贻贝们“自来熟”。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7月10日报道,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教授克里斯托弗·哈里(Christopher Harley)近期发现,由于接近50摄氏度的高温,温哥华附近的基茨拉诺海滩(Kitsilano Beach)上有“数不清的死亡贻贝”,贝壳开口,贝肉腐烂。

CNN:加拿大极端热浪,把海滩上的贻贝和其他水生有壳生物烤熟
6月底到7月初,因罕见的“高温穹顶”现象,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地区近日遭遇炼狱式的高温灾难。不列颠哥伦比亚省6月26日至28日连续三天刷新全国最高温度纪录,五天内至少报告486人死亡。
6月26日,温哥华的市内气温达到37摄氏度,27日为37.5摄氏度,28日达到峰值38.6度。而在6月30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的立顿测得49.4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创下加拿大历史高温记录。伴随高温而来的,是一场致命的山火,熊熊火焰之中,立顿镇几乎被燃烧殆尽。
高温之下,地表温度也十分极端。哈里和他的学生使用红外热成像相机发现,基茨拉诺海滩地表温度高达51.6摄氏度,这也给海滩上的生物,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的立顿镇几乎被燃烧殆尽
6月27日当天,哈里前往海滩,但还没到那里,就闻到一股腐烂的味道。“那里有很多死去的动物……我在海滩上看了看,心想这看起来不太好。”
哈里估算称,仅在基茨拉诺海滩附近的萨利希海域(Salish Sea),高温可能就已经杀死了多达10亿只贻贝,以及其他海洋生物,而这仅仅是“初步估算”。
海滩上的贻贝床,好比陆地上的森林,为其他物种提供栖息地,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大预警系统。但科学家们担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未来极端高温或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也将更长,这可能为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负面影响。
美国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海洋生物学教授布赖恩·赫尔穆特(Brian Helmuth)说,贻贝床的消失很明显,但这可能会带来“连带效应”,让其他动物的生存环境堪忧。
哈里和赫尔穆特都表示,他们担心这种热浪越来越普遍,不确定贻贝床是否能够恢复。
哈利说:“让我担心的是,如果像这样的热浪每10年出现一次,而不是每1000年出现一次,那么环境受到的打击太大、太快,以至于无法真正恢复。然后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变得非常、非常不同。”
除了生态系统,高温也给人类带来火焰和死亡。利顿镇经历了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高的气温49.6摄氏度,前所未有的热浪已经造成数百人死亡,并引发了不列颠哥伦比亚省240多起森林大火,其中大部分仍在燃烧。
今年到目前为止,加州已经发生3500多起山火,这比过去5年的正常水平高出1000多倍。火灾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时间也越来越早。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截至7月1日,美国西部93%的地区处于干旱之中。加州最大的水库——沙斯塔湖,即将打破其最低水位纪录。
此外,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显示,美国从2004年到2018年,平均每年有702人死于高温。然而上周,美国就有数百人死于高温。另外,急剧增加的用电需求,也导致美国多地供电紧张。纽约市居民被告知限制使用空调等大功率电器。此外,一些低收入家庭由于负担不起空调的费用以及高昂的电费,在高温天气下备受煎熬。许多老年人也面临着与高温有关疾病的风险。
至于本次高温的原因,专家认为,这些高温地区的上空,还形成了一个所谓的“高温穹顶”(heat dome),它像一个罩子一样,完完全全盖住了这些地方,使得热空气被困在其中,热浪无法消散。正是“高温穹顶”导致了多地连日高温。
除了有专家认为“高温穹顶”的产生是一大原因之外,还有人认为干旱和全球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特别是后者。
美国总统拜登30日就表示,是气候变化导致了高温,这还可能增加森林火灾的风险。白宫国家气候顾问吉娜·麦卡锡(Gina McCarthy)也赞同拜登的观点,她告诉美国有线电新闻网(CNN),这种极端天气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教授、《新气候战争》一书作者迈克尔·曼恩博士(Michael Mann)认为,情况可能比“新常态”更糟糕,只要人类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和碳排放导致地球变暖,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极端高温、干旱、森林大火和洪水发生。
新绿时代/ID:xlsd2020-2020

2021年气候变动异常,是不是多灾多难的年份,未来会变好么?
来源/沐云科学君
今年的天气好反常!这或许是最近两年不少人的直观感受。去年澳大利亚的森林大火烧了200多天,10亿只动物丧生火海,更多的动物无家可归,而实际上最冷的地方南极大陆出现罕见的20℃,北极永冻土层融化,远古生物遗体频频现身。《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的三个最暖年份之一。

本以为2021年天气状况会变好转,没想到极端天气仿佛成了常态。1月上旬的时候大规模寒潮降临,紧接着大风沙尘暴天气到来,5月开始不少地方出现了强对流雷暴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而从4月份开始的几次强对流天气,不仅反常,致灾性还很严重。

5月份的气温已经比往年同期高1.4℃,是1961年来的历史第二高,而降水量更是减少了9.4%。实际上不仅仅是国内气候异常,国外多个地方同样面临着极端气候的麻烦。

目前美国西部遭遇了1200年以来的严重干旱,胡佛大坝水位降低到历史最低水平。巴西面临着91年来的最严重干旱,俄罗斯多地气温已经创下百余年来最高纪录,极端天气似乎正在席卷全球。2021年毫无疑问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而且气候对人类的影响逐渐加深,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说到极端天气,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全球变暖。目前世界多个地方的寒旱以及我国上半年暖与干的天气特点,似乎都与全球变暖息息相关,或者说这是变暖引发的连锁反应。去年的澳大利亚森林火灾毫无疑问是全球变暖气候下,温度升高加上干燥导致森林火灾多处爆发,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

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高温热浪频发,而温度升高会间接促进一些地方空气含水量增多,强降雨频发,有些地方水气蒸发快,干旱便会频发发生。当然,旱灾除了跟持续的高温有关外,人为因素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毕竟农业生产需要大量地下水,一旦地下水抽取过量,水位无法补充,就会造成干旱发生。

与此同时,高低压气流对冲会使冷暖气流交锋的次数大增。很多人会发现冬天寒潮爆发的次数变多,这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并不算稀奇,要知道北极地区温度以其他地方2倍的速率上升,冰川融化的四度加快,冰盖萎缩,冬天来自极地的寒潮持续南下,异常的大气环流虽然是直接原因,但背后全球变暖实际上助推了气候的不稳定。我们都期望气候能够平稳运行,最起码不要有极端天气发生。河南5月末发生冰雹导致小麦减产,而美国、巴西的干旱很可能对粮食供应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希望是好的,现实确实另外一回事。

全球变暖最直接的原因便是温室气体的排行居高不下。据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而且每年都有超过47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短时间内无法逆转温室气体排行增长的趋势,虽然世界各国都在《巴黎协定》框架下,努力的降低碳排行数量,但成效并不太明显。而且温室气体排行如果得不到进一步的遏制的话,未来极端天气光顾的频率会加快,别说2022年了,甚至未来数年都是如此。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在加快,海平面短时间内上升的趋势不太明显,但对洋流以及冬季寒潮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

这里面还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欧洲的一些团队建立了一个“减复杂度地球系统模型”(ESCIMO),他们发现哪怕人类排行的温室气体数量将为零,未来的几个世纪,全球气温依然会不断上升。因为北极冰川融化,永冻土里面的甲烷、二氧化碳会被释放出来,这些气体会直接加重环境的负担,促进气温的上升。

按照这个模型,2030年人为温室气体排行会达到顶峰,到2100年会将到零点,到2500年全球气温将比1850年时升高3℃,海平面升高3米。不管这个模型靠不靠谱,但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2022年发生极端天气的情况或许会增多,未来同样会如此。
新绿时代/ID:xlsd2020-2020

地球在发烧?出现异常气候,科威特70℃正在燃烧,怎么引起的?
壹
关于地球的气候问题,是现在全球各国摆在前面的头等大事,也因为地球的气候问题,让科学家们操碎了心。
至于气候问题被大家关心的原因,是因为地球气候的变化,将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只有在地球适宜的气温中,才能生存和繁衍后代,太冷了不行,太热了也不行。
虽然在太阳系中,有三颗宜居星球,但是金星温度太高,压强太大,犹如地狱一般,人类根本无法生存。而火星太荒凉,没有磁场的保护,各种宇宙射线将直接作用在火星的表面,目前阶段,人类也无法生存。

所以现阶段,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当地球气候出现大的变故时,人类连躲避迁移的替代星球都没有,只有在地球上默默的承受着气候变化而带来的伤害。
也正是这些原因,导致地球气候的异常变化,都牵动着全球人的神经,但是从近些年的数据来看,多地曾出现让人始料未及的异常气候。
贰
2018年,撒哈拉沙漠天降大雪,雪的深度达到半米,一层白雪覆盖在黄沙之上,让干旱的沙漠也披上一层银装。
撒哈拉沙漠形成250万年之前,作为地球最炎热的地方之一,其最高温度曾经达到58℃,被认为是人类最不宜居的地方之一,而就是这么一处下雨都非常少的地方,竟然下起了半米深的白雪。
而同样是在近些年,一些南方地区,竟下起多年未见的大雪,一度出现了让北方人笑掉大牙的偷雪人趣事,你敢信不?
沙漠降雪
2020年2月,埃斯佩兰萨南极科考站,测得南极最高温度,达到18.3℃。
南极作为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年平均温度达到-25℃,最冷的年份达到了-50多摄氏度,也正是由于其太过寒冷,在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之前,南极一直都是人类涉足的禁区。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地球的冰箱,却在最近些年里,频频出现与地球冰箱不符的温度,在2015年3月份的时候,测到南极最高温度,17.5℃,但是在去年的时候,测到南极大陆有记载以来的最高温度,18.5℃,这个温度,穿短袖都没问题了,这还是人们印象中,那个寒冷的南极大陆吗?
而同样作为地球冰箱之一的北极圈,在一波波热浪下,温度也屡创新高,在进入7月份以后,最高温度达到了34℃,这还是那个一听名声,就冻得瑟瑟发抖的北极吗?
没有一块冰可以降温的北极熊,发出怒吼。
被热死的北极熊。
如果说这些气温的变化,还是人类能承受的范围,只是在个别地方出现气温的异常,那么出现在科威特的70℃高温,这算是在燃烧了。
这个温度很多人都没有概念,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做法叫低温慢煮,其温度是控制在60℃-70℃,耗上一些时间,慢慢的把肉煮熟,而科威特这次出现的极端天气,毫不夸张的说,直接放在科威特的阳光下,就直接煮熟了。
所以,地球这是发烧了吗?为什么近些年来会出现这么多的异常气候出现?
叁
【人类干预说】地球温度变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有记录以来,在200多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增加了2℃左右。
而据一些研究模型预测,地球温度在这两百多年增加,与人类的活动轨迹有关,温度增加的这200多年,也是地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200多年。
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口爆发式的增长,势必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二氧化碳的增加,就会使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
以上这些说法,就是人类的活动,导致地球温度的增加学说,这种说法的核心,就是人改变了地球,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
温室效应,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气温升高。
根据这个模型的预测,随着地球人口持续增长和需求量的增加,在本世纪的中下叶,地球的平均温度会增加到2℃-4℃之间。
而为了让地球温度上升,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全球各国就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且各国都制定了指标,也就是说限定你排多少,你就只能排多少!
这个就不多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丁仲礼院士的一期访谈节目,讲得非常详细。
肆
【地球周期变化说】但是还有一排观点认为,地球气候变化,温度升高,跟人类的参与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地球的气候环境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根据现有的很多研究资料显示,在2000多年前的汉朝时期,温度比现在还要热,而处于汉朝时期的人类,还是生产低效的农业社会,那个时候,人类对地球气候的干预,可以说微乎其微。
而到了1640年的时候,地球又进入到小冰期,地球平均气温急剧下降,导致居住在北方的游牧名族没法生存,为了抢夺生存的空间,而像更加温暖的南方迁移,中国的明朝,就是在这一时期,与北方的游牧名族发生冲突而灭亡。
地球温度周期性变化
而在与小冰期的地球,由于农作物减产,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无法生存,向南迁移,导致出现冲突的事例,在全球各处都有出现。
从2000多年前的高温天气,到1640年的小冰期,地球气候变化,温度的变化,实质上,当时的人类参与都极其有限。
从这可以看出,地球的温度变化是有周期性,先热再冷,再热,而人类现在处在时期,是在结束小冰期后,温度上升的间冰期。
太阳黑子
而导致地球温度出现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据猜测跟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因为太阳是地球主要的热源,太阳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而太阳黑子沉陷的周期性变化,就影响了地球的温度变化。结语: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不论是人为干预说,还是地球周期变化说,都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地球温度,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还会上升。你认为是人为干预,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还是地球温度出现周期性变化,导致现在气温升高呢?
新绿时代/ID:xlsd2020-2020

北美:气候变得极端异常,高温带来野火肆虐,最高气温接近50度!
在北美,大片地区出现异常高温。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在五天内记录了486人死亡,而正常时期的平均死亡人数为165人。
验尸官拉因特说,许多死者一直独自住在不通风的房子里。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席验尸官将原因归咎于极端天气。在过去的三到五年里,这个西部省份只发生了三起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事件。
加拿大沿海地区的气温一直在下降,但内陆地区并没有多少喘息的机会。天气系统现在正在草原省份上空向东移动,阿尔伯塔省和萨斯喀彻温省以及曼尼托巴省的部分地区已被置于加拿大环境部的高温警告之下。
气候科学家仍在努力确定气候变化可能在多大程度上加剧了热浪。一位科学家表示,前所未有的天气几乎肯定是全球变暖的结果。
他说:“气候就像是天气的类固醇,它正在努力使此类极端事件变得更加普遍。”
在加拿大,一个城镇的居民因“野火蔓延”而被迫紧急撤离,该村庄记录了该国有史以来的最高气温49.6 摄氏度(121.3 华氏度)。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利顿市市长下令人们撤离,称野火可以在短短15分钟内蔓延至整个村庄。本周热浪袭击了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死亡人数是平时的三倍。
居民于周三逃离,许多人没有财物,因为烟雾和火焰吞没了温哥华东北约260公里(162英里)的村庄。
据气象学家报道,周三晚上,高达71公里/小时(44英里/小时)的风将火势向北推进到社区。该地区炎热、干燥和多风的条件可能意味着火势以 10 甚至 20公里/小时的速度移动。
其他地方的高温有多危险?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最大的城市温哥华,自周五以来,高温被认为是导致65人死亡的一个因素。该市已经开设了25个空调冷却中心,人们在那里休息或使用笔记本电脑工作。
在美国俄勒冈州,卫生官员将60多人的死亡与极端高温联系起来,而在华盛顿州,有20人因天气原因死亡。
西雅图、波特兰和其他城市打破了有史以来最高的高温记录,部分地区的气温超过了46摄氏度。
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和美国总统乔·拜登都对野火的威胁发出警告,拜登告诉美国西部各州的州长,野火“与以往一样严重”。
热量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
北美科学家表示,在短短几天内,他们将能够确定人类推动的气候变暖对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灼热温度的贡献有多大。
一个有趣的证据是当晚缺乏喘息的机会——最近午夜的温度比正常的夏季白天温度高2摄氏度。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白天和夜间高温的结合对人类来说非常危险——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复合事件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
自然变化和海风等局部因素可以提高或限制极端高温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全球变暖的温度计正在影响所有事件。
牛津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今天发生的每一场热浪都因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而变得更有可能和更强烈。气候变化绝对是加拿大热浪强度的驱动因素之一,但它不是唯一的因素,决定它的影响有多大,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工作。”
即使他们不能将这种热浪直接归因于气候变化,专家们也表示,全球变暖的指纹无处不在。
新绿时代/ID:xlsd2020-2020

海温异常出冷涡 六月气候不寻常
刚刚过去的6月,辽宁气候极端。全省平均降水量达170.9毫米,较常年多九成,为历史同期最多;超过25%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强对流天气日数达20天,较常年多出2.8倍;闪电总数22982个,较常年多出1.04倍……
7月7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辽宁省气象台副台长阎琦,为您解读辽宁6月强降雨多、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等极端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7月7日,记者从辽宁省气象台和沈阳区域气候中心了解到,今年6月辽宁降雨总量、强降雨面积均创历史纪录,降雨强度突破历史极值。降雨总量大,历史同期最多,超过25%的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70.9毫米,比常年的90.0毫米多出89.9%,比去年同期的51.6毫米多出2.3倍,为1951年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最多。全省62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中,有16个站的降水量达到1951年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最大值,占比达25.8%。其中北镇降水量425.8毫米,超过常年同期总降水量的408毫米;黑山降水为251.2毫米、大洼降水为253.4毫米,均超过常年6月和7月两个月降雨总量,庄河降水量为285.8毫米,接近常年6月和7月两个月降雨总量。
强降雨范围广,居历史首位。6月辽宁省共出现中雨以上大范围强降雨过程4次,较常年多出3倍。降雨强度大,4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日雨量刷新历史极值。
强对流天气频发,极端性突出。6月全省共出现20天强对流天气,占6月总天数的66.7%,比常年的5.2天多出2.8倍。全省9部闪电定位仪共监测到闪电22982个,较近5年同期的11268.6个多出1.04倍。11级以上大风较常年偏多1.4站次。全省1204个测风自动站观测到11级以上瞬时大风5站次,较近5年同期的3.6站次多出1.4站次。全省共监测到冰雹32站次,较近5年同期的13站次多出1.46倍。
全省共计发布强对流相关预警信号486个,其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达19个,较历史同期1.2个多出14.8倍,为2006年有预警信号发布记录以来最多。
针对6月极端气候的主要成因,记者采访了辽宁省气象台副台长阎琦。她表示,在东北的冷涡日数偏多,且水汽条件好是6月天气极端的直接原因,6月共监测到5次冷涡,影响时间长达22天,较常年偏多9天。受频繁活动的冷涡影响,全省14个市降雨日数达12~19天,均较常年偏多1~5天。那么,冷涡天气为何这么多?阎琦称,这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配置,通过海气相互作用,造成大气环流异常,东亚中高纬度现阻塞高压,配合我国东北地区的低压系统,非常有利于冷涡生成、维持和加强,导致冷涡在东北异常活跃。
在东北的冷涡使得干冷空气叠加到偏南暖湿空气之上,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层结,这是辽宁省6月强对流天气频发、强降水过程多、日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等极端天气的主因。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吕佳 摄影记者 王江
新绿时代/ID:xlsd2020-2020

拉尼娜结束,2021年气候为何还不正常?科学家:地球灾难不可避免
自从去年形成“拉尼娜现象”以来,对我国的气候影响非常明显,而在5月,美国气候中心宣布拉尼娜现象已经结束了,这意味着拉尼娜现象对全球影响已经结束。
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的出现会导致地球出现气温下滑,并且对全球变暖算是有“逆转”作用,但是很显然,如今的拉尼娜现象出现之后,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降温”现象,反而加大了地球的极端气候现象,所以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如今宣布拉尼娜现象结束了,那是不是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又要来了?按照正常的思维来说,确实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是循环出现,但是很显然这次反应并没有那么快。根据NOAA研究人员预计,在接下来的时段,我们地球的气候将保持“中性”状态,也就是说拉尼娜现象没有,厄尔尼诺现象也是没有的。预计整个夏季保持中性状态为67%的概率,所以夏季气候的变化空间不大。
从4月的中心监测数据显示,Nio3.4指数仍比平均温度低0.75°C,仍然超过拉尼娜现象的比平均值——0.5度,但是到了5月份的时候,已经明显改变了,所以NOAA在5月宣布了拉尼娜现象结束。这就是大概的情况,如今尽管海面温度异常,但是与拉尼娜的“直接响应”已经不存在了。那到底今年还会不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中性气候之后,不仅没有厄尔尼诺现象,甚至可能会重现“拉尼娜现象”。
按照拉尼娜现象在年底的走势来看,预计在今年8月到10月期间,有可能重现出现拉尼娜现象,已经显示有42%,略低于中性的50%,所以一旦出现拉尼娜现象,那意味着新一轮的气候巨变将在年底出现,大家提前做好“拉尼娜现象”2021年重现的可能性,这就是拉尼娜现象消失之后,再次可能出现的变化。但是很多人可能已经不在意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无论这两种现象哪一个出现,似乎对地球的气候变化都是产生极端化影响,同时就算是没出现,地球的气候依然是不属于正常的模式。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其实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也与一个气候问题存在关系,这个气候问题就是——全球变暖。无论是什么气候现象,全球变暖可以说才是其根本的原因。这也是2021年以来,我国气候不正常的根本原因之一。
确实2021年以来,我国面临的气候问题就已经非常严峻,年前的时候,冬季不冷,春季不暖和,不热,通过科学研究者们的分析,就是因为气候异常带来的,这与北极海冰、拉尼娜现象存在关系。而在这个时候,最近几个月又是龙卷风,沙尘暴等天气频繁,这说明什么?依然是全球变暖加剧带来的,所以可以确切地说,2021年以来的气候不正常,气温异常多变,极端性气候现象较多,就是因为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大。
所以只有从根本上来解决全球气候,才可能改变如今的气候现状,这不仅是我国的气候问题,也是全球气候的问题。而根据《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才发布的报告指出,科学家警告,地球灾难不可避免,为何这样说呢?科学研究者们通过研究400多个气候场景,发现人类要阻止地球气温变暖超过1.5摄氏度的机会不多了,同时计算出,变暖将导致生态崩溃。
而在预防灾难的方法中,科学家们特别对降低地球大气中的碳以及大规模种植树木发出了呼声,但是似乎人类又做不到,要想来遵守《巴黎气候协定》的条款,减轻对地球的影响,这个可能性比较低了。
所以科学家们只能再次发出警告,地球灾难不可避免。无论是高温,干旱,强降雨,强风暴等等都可能肆虐地球,2021年的气候我们已经体会到了一些,确实极端性气候现象比往年多了不少,但是保护地球的责任全球范围之中也没有提升。
所以,未来人类必然会走向极端性的气候模式之中,除非人类努力改变温室效应才可能。如今我们自己需要注意的就是2021年的汛期气候——气候中心也发布了2021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预计今年汛期我国气候状况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将偏多,所以这也说明了汛期时段我国极端气候也是偏多,气候也是不太正常的,这就是趋势。
来源:新绿时代
评论列表(2条)
热死我了,热҈得҈字҈都҈出҈汗҈了҈
@吴迪: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