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舒逸
编辑|舒逸
策划|新理想编辑部
“躺平是一种病!是一种让人磨平斗志,是一个让人失去上进心,是一种让人失去羞耻心的病!”,“醒醒吧,别再躺平了。”,“你有没有辜负父母和纳税人的期望?”……
随着“躺平”这个词越来越火,很多青少年和家长对它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沟通出现了误差,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要躺平,父母惊恐极了。不着急,本篇将带着各位父母和孩子一起探索一下“躺平”的确切含义,解除“躺平”误解。

|躺平 & 内卷|

|躺平 = 心理更健康?|
|你“自我接纳”了吗?|
■ 接纳自己的外在容貌身材
接受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但还是喜爱自己独特的部分,青少年容易产生容貌焦虑,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关注更多内在品质方面的问题。
■ 不容易受到外在负面评价过多的影响
■ 信任自己的能力

青少年的自我接纳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同时,作为家长应该尝试理解,躺平也是一种站直。也许年轻人只是不想在既定的规则里面站直,而是想突破环境的限定,寻找到属于他们的一片天地来站直,在社会价值观看来可能是一种“躺平”,换一个视角看来其实是一种真正的“站直”,这种“站直”是有思考,有价值的,是有自己赋予的意义的。活出内心想要的样子,而不是世俗头脑想要的样子。青少年们也需要正确理解“躺平”,不能将对躺平的误读作为懒惰的借口。最后,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生活模式有很多种,为什么正确的“躺平”不能成为一种新的模式呢?

舒逸 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系硕士
宇宙是善良的。
来源:新理想成长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