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培田古村
中央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该网站推荐了传统家族“福建连城培田古村”,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培田古村是怎样的村庄?为何被中央纪委网站推介?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培田古村简介
培田古村坐落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境内,全村皆为吴姓,建村已有8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全村共有30余栋大宅,21座宗祠,6处书院,4座庙观,2座跨街牌坊,1条千米古街,规模宏大、连片成群,布局讲究、设计精美。
培田古村以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蜚声海内外,其民居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有“中国南方庄园”“福建民居第一村”等美誉。2005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田古村
培田吴氏概况
西晋以来,中原大批汉人南迁,唐宋时期其中一部分人进入闽粤赣边界地区,并逐渐与当地原住民相融合,成为客家先民。元末,培田吴氏开基祖吴八四郎迁至福建宁化,元至正四年(1344年)徙居闽西长汀、连城之间,后娶魏氏,定居于宣河里上篱村。传至第三世,因人丁发展而分家自立,长兄吴文贵迁居松树冈背的卧虎山麓,原名背田。宋元间有林、曹、马、谢、聂、赖、翁、吴、熊、魏等十姓先民在此及周边散居。明成化年间,六世祖郭隆公于此择地造“至德衍庆”居,始改称培田。清末后培田成为吴氏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从开基祖吴八四郎起,繁衍至今已历三十世,时近七百年。
培田吴氏历代崇文重教,文风朴茂,名列汀州前茅。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曾题联“距汀城廓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清代翰林院大学士纪晓岚参观培田书院群落后,大为惊叹,挥毫题下“渤水蜚英”传世名匾。培田历史上出现过不少贤士,如赈灾救饥、怜贫抚孤的吴琳敏,乐善好施、智勇平盗的吴郭隆,首开河源十三坊书香、励志办学的吴祖宽,慷慨捐资、清白传家的吴昌同,御前侍卫、恩准建石碑坊的武将军吴拔祯,励志勤学、追随革命的吴乃青等。
培田古村·恩荣牌坊族规摘编
培田吴氏 《家训十六则》摘要
培田吴氏于乾隆四年(1739年)始立家训,后渐设家法、族规、公益社章程等。这些家训条目构成了族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一直沿用至今。
敬祖宗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矧乃祖宗,人所托始。沂流穷源,虽远尤迩。春露秋霜,庶其毖祀。
——摘自培田吴氏《家训十六则》
勉读书
士为民首,读书最高。希贤希圣,作国俊髦。扬名显亲,恩宠恩褒。各宜努力,毋惮勤劳。
——摘自培田吴氏《家训十六则》
勤生业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农工商贾,勉励乃事。酒食游戏,终亦自累。
——摘自培田吴氏《家训十六则》
崇节俭
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慎乃俭德,家国理一。一念骄奢,遂生淫佚。转眼空虚,言之可栗。
——摘自培田吴氏《家训十六则》
培田古街
培田古村·南山书院
培田古村·继述堂
培田古村·衍庆堂
培田古村·木雕木刻
培田古村·老屋
吴姓人顶起!
咱老吴家太牛了!
吴氏家规竟获全国推广!
来源:吴氏家族群 (本文转载时有修改)